首页
?>?廉洁文化?>?清风文苑
不慕金如山

发布日期:2023-04-14 信息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:[ ]
分享:


绍兴新昌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,戏曲工作者排演新昌调腔戏《甄清官》,新昌调腔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(资料图片)

绍兴新昌山川秀美,李白念念不忘的天姥山就在新昌,这方水土养育了许多善良的人,明代新昌出现了一位叫甄完(1392年-1465年)的清官,曾被明景帝朱祁钰赐“清官第一”的匾额。

甄完担任过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、广西布政使司左参议、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、河南左布政使等职,历仕三十余载,清廉刚正,秉公断案,厚德泽民,堪为典范。甄完从放牛娃到读书郎,从庠生到进士,从秋官到布政,再从二品大员到布衣塾师,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。

“立人品,端志趋。凡子孙初知章句,便教之以爱亲、敬长、尊君、信友之道。庄敬持身,谦恭处世;上不愧天,下不怍人;志气向上,无为下流”。这是甄完订立的《甄氏祖训》开篇。甄完订立的家训共二十六则,三千余字,涵盖做人、持家、立业、礼仪、教化、为官等,倡导尊儒守礼、克己重德、清正廉洁,内容具体详尽,条条发人深省。甄氏以耕读为本,以清白传家,十分注重家风传承,其父甄得理“有品节,性方直善断”,母王氏“夙有德善,足为宗渊悌范”。甄完自幼家境贫寒,以放牧为生,塾窗偷听,幸遇恩师,朝夕砥砺,言端行谨,志向远大。

甄完操守坚贞劲洁,又能刚柔相济。其子甄圭撰写父亲行状:“外柔内刚,权贵一无所阿。”广西靖江王府仓库主管仗势欺人,禄米折钱时加倍收取。甄完详查实情,疏请重新厘算,革除弊端。王府自知理亏,只好作罢,由此“钱谷得清”。朝野均知,甄完此举当然是纾解民困,可触动了宗室的利益,断其“非分之利”,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精神,对于甄完而言,若对侵害百姓利益的事不闻不问,不仅有愧于普遍认同的为官之道,也有愧于自己长久坚持的操守。

甄完谨记父训,“饥寒不遗,炎热不附”,“有无则相济,贫富不相耀”。甄完在广西任官时,因为广西天气原因,许多外地的守卒很不适应,导致守卒缺员,甄完奏请留土人,建巡司,守要害,耕战兼用,免转输之费,朝廷视为“久经方略”。甄完以民安为乐事,每遇水旱灾伤辄愀然不乐,他得知一隶卒年老不能服役,质女以充役费,就免其费而归其女。景泰年间,甄完擢升河南左布政使,时七郡旱涝相仍,人多流殍,他倡议发廪赈贷,奏减赋税。古代官员迎来送往之事颇多,而所费不小,他在任上立下“来官不接去官不送,膳食住宿一概自理”之接待规矩,做到厉行节约。

甄完青年赴京赶考过钱塘江时,曾许下“若做官,决不贪赃枉法,定造福于民”之誓。晚年甄完致仕南归,他将仅剩的七枚铜钱递给一位行乞的老者,长叹自己清如池塘水,后来人们就将他遇见老者的地方称为“清水塘”。甄完一生,清廉自守、廉洁从政的事例不胜枚举。在广西时,“却土官赞见之礼”,人尤敬服。河南任上,虽治河经费甚巨,但账目一清二楚,即使是检验金银锉下的屑末亦毫厘不侵。还有一首民谣《甄布政》流传至今:“甄布政,甄布政,长椽细瓦擂鼓门,八十公公作樵夫,七十婆婆织纺锭,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”,描写甄完晚年的清俭生活。甄完在追念恩师的诗中写道:“不慕金如山,不羡印如斗。贞心傲岁寒,松柏为益友。”“清廉布政家”,是甄完精神的一种象征,现在也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一个鲜明标识。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